top of page
公平貿易是一道很好的橋樑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上的人和事如何環環相扣、我們個人的消費模式會對其他人構成甚麼影響,以及作為世界公民的角色。參與公平貿易活動能讓學生認識可持續社會的發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解難能力、創意力和說服力。更重要的是公平貿易概念絕對能夠以新穎有趣的方法介紹,使學生樂在其中!
香港有很多公平貿易的產品,要找到令學生感興趣的並不難,例如以朱古力、曲奇餅、手工藝品、果醬、茶、香草、乾果和小食棒等作為引子吸引學生的學習動機,多不勝數!
課程內容必須包括公平貿易,建議課堂涵蓋以下概念:
-
國際貿易是甚麼?如何運作?誰能從中得益?
-
國際貿易的難題與挑戰。
-
公平貿易是甚麼?
-
生產者如何從公平貿易中得益?
-
除了支持和推廣公平貿易,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學校可以在不同學科課堂裡教授公平貿易的課題,例如:
-
通識科(全球化及可持續發展)
-
地理科(貿易與投資)
-
商業和經濟課(商業道德及發展中的經濟體系)
-
哲學和宗教科
其他建議包括
-
烹飪課:利用公平貿易材料作烹飪,並介紹公平貿易概念。
-
資訊及通訊科技:以公平貿易為主題,讓學生作專題研習,如網頁設計。
更進一步!
向更多級別教授公平貿易課題,讓更多學生分享到有趣及生活化的學習經驗。
鼓勵其他老師將公平貿易的課題包括在自己的科目裡!
目標三:
認識公平貿易
安排最少一個級別的學生,在一個或以上的科目課堂上,認識公平貿易基本概念。
©Marvin del Cid
bottom of page